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 標題 | 新聲 | 參評 項目 | 新聞紀錄片(新媒體) | 字數 時長 | 22:36 | 體裁 |
| 語種 | 中英文 | 作者 (主創(chuàng)人員) | 李斌、黃孝邦、黎寒池、朱柳融、黎玥、符俊、吳駿悅 | 編輯 | 集體(皇甫昕、謝耘、鄒維、劉彥君、孫瑩、劉笛、鄭昌昊、吳盛) | 原創(chuàng) 單位 | 柳州市融媒體中心 | 發(fā)布端/賬號/ 媒體名稱 | 柳州1號客戶端 | 刊播版面 (名稱和版次) |
| 刊播 日期 | 2024年12月25日 10:40 | 新媒體作品 網址 | https://app5.lzxinwenwang.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videoDetail/2/753307.html?isShare=true | 是否為 “三好作品” | 否 | ︵ 采作 編品 過簡 程介 ︶ |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西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自治區(qū)各項工作的主線,作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的根本方向,鞏固發(fā)展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良好局面。 主創(chuàng)團隊以少數民族婦女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題材,在新華社記者黃孝邦蹲點“一寨跨兩省區(qū)”的烏英苗寨7年基礎上,在近1年時間內數次進村蹲點拍攝。經精心剪輯,把時長25小時的視頻素材凝練成22分鐘的作品《新聲》,講述該寨巨變。作品標題一語雙關,既體現苗寨婦女突破語言障礙的“新聲”,又寓意她們過上了幸福新生活。 作品用紀實手法兼具藝術美感,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象化呈現。中央媒體外語專家參與作品英文翻譯和校審工作,確保了翻譯準確。 | 社 會 效 果 | 該作品獲得較好的傳播力與持續(xù)影響力。作品獲新華網、中國日報等主流媒體轉載,上榜地方熱搜,并在TikTok等海外平臺引發(fā)關注,全網閱讀量超5000萬。紀錄片主人公梁足英個體奮斗與村寨命運的變遷,引發(fā)共鳴,海外網友評價“看到了中國鄉(xiāng)村的真實溫度”。 《新聲》不僅是一部影像作品,更成為記錄中國鄉(xiāng)村面貌改變與民族團結的文獻檔案。烏英苗寨的變遷,為研究民族地區(qū)發(fā)展提供了佐證素材。作品引發(fā)社會對烏英苗寨的關注,“雙語夜!蹦J奖欢嗟亟梃b。梁足英成為鄉(xiāng)村振興代言人,帶動苗寨文旅發(fā)展。核心期刊《對外傳播》2025年第3期刊發(fā)的論文推介了該作品。 | 傳 播 數 據 | 新媒體傳播 平臺網址 | 1 | 柳州1號客戶端 https://app5.lzxinwenwang.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videoDetail/2/753307.html?isShare=true | 2 | 柳州1號微信視頻號:https://weixin.qq.com/sph/AVYdNAGgw | 3 | 柳州日報微博: https://weibo.com/3179409740/5115414812296457 | 閱讀量(瀏覽量、點擊量) | 5106.6萬 | 轉載量 | 5323 | 互動量 | 17701 | ︵ 初推 評薦 評理 語由 ︶ | 紀錄片《新聲》緊扣時代主題,講述“一寨跨兩省區(qū)”的烏英苗寨巨變。在思想性上,作品深刻詮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通過小人物的命運轉折,映射出少數民族在鄉(xiāng)村振興中的精神“新生”。藝術性上,作品以第一人稱敘事串聯起個體與集體的情感共振,鏡頭語言兼具紀實性與藝術性,以詩化影像傳遞文化認同。作品文獻性價值突出,主創(chuàng)團隊運用了在數年時間內積累的大量視頻素材,使該片成為反映民族地區(qū)發(fā)展的珍貴影像檔案和典型樣本。傳播力方面,作品通過“真實情感+雙語適配”策略,實現海內外閱讀量超5000萬,向國際社會講好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故事。 同意推薦! 簽名:(蓋單位公章) 2025年 月 日 |
《新聲》網址和二維碼 1.柳州1號客戶端: https://app5.lzxinwenwang.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videoDetail/2/753307.html?isShare=tr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