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平
據(jù)《廣西日報》報道,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桂林市雁山區(qū)集中整治各鄉(xiāng)鎮(zhèn)各部門在運用新媒體辦公過程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問題,為基層干部群眾減負,確保干部有時間、有精力投入到具體工作中。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同我們黨的性質(zhì)宗旨和優(yōu)良作風格格不入,是我們黨的大敵、人民的大敵。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斗爭,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立場和態(tài)度。早在1930年,毛澤東同志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為什么黨的策略路線總是不能深入群眾,就是這種形式主義在那里作怪!
形式主義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裝腔作勢,只重形式、不求實效,只圖虛名、不務實功,令好政策走樣變味,使資源浪費、工作打折,嚴重背離實事求是原則,嚴重損害黨的事業(yè)和人民利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刀刃向內(nèi)的決心、刮骨療毒的勇氣、抓鐵有痕的韌勁,持續(xù)深化“四風”整治,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極大提振。
然而,形式主義具有頑固性、反復性、變異性的特點,也會“與時俱進”、花樣翻新,換著“馬甲”輪番上演。比如,由于溝通方便、交流便捷,微信群已成為基層干部開展工作的重要工具,但微信工作群過多過濫、移動應用程序多而不實、強制推廣使用App等問題也隨之凸顯。滿屏的工作群轟炸、各種App打卡,消耗了基層干部大量時間精力,束縛住了他們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手腳。
本來是為了方便溝通、提高工作效率,結(jié)果卻給基層增添了不少負擔。形式變了,但形式主義的本質(zhì)沒有變。桂林市雁山區(qū)對工作群過多過濫、移動應用程序多而不實等問題進行系統(tǒng)整治,既是為基層減負賦能,也是反對形式主義,讓基層干部有時間和精力抓落實,解決實際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整治的初衷是為基層減負,但如果只從主觀出發(fā),搞一刀切,熱熱鬧鬧搞形式、轟轟烈烈走過場,不找出形式主義產(chǎn)生的根源,并對癥下藥、綜合施策,恐怕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也會流于形式。
對于一些新型的形式主義表現(xiàn),人們稱之為“被動形式主義”,指的是相對于好大喜功、爭功邀寵的“主動形式主義”而言,現(xiàn)在冒出了不少隱蔽在井井有條的“照章辦事”體系之下、令人疲于應付的“工作任務”。比如,新華社曾發(fā)文批評某地開展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專項行動中的一些“重要舉措”:月報表和月工作臺賬各一份,每份要填寫15類問題10多項欄目;一份統(tǒng)計表,要報開會、學習、制定方案等林林總總七八項內(nèi)容;專門成立辦公室、抽調(diào)專人負責上述統(tǒng)計、填表、報送材料任務……文中稱,“這種只靠報繁瑣的材料整治形式主義的做法,凸顯一些地方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頑疾之深”。
我們在工作中,需要警惕反對形式主義淪為另一種形式主義。
其實,形式主義問題只是表象,官僚主義才是根子。因此,反對形式主義不能就事論事,也不能見子打子。我們要結(jié)合正在全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大力弘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聆聽基層心聲,堅持問題導向,緊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新表現(xiàn)、新變種,深挖根源、找準病灶,精準施策、靶向發(fā)力,持之以恒、久久為功,著力鏟除形式主義產(chǎn)生的“土壤”。唯有如此,形式主義問題才不會像韭菜一樣,割一茬又長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