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 > 首頁欄目 > 圖片 > 正文 |
《謝謝了,我的家》張伯苓"教育救國"震撼人心 (3) |
2019年03月11日 14:14 來源:中國網(wǎng)娛樂 編輯:潘曉明 |
張伯苓之孫秉持“留德不留財”被稱“文化傳承使者” 本期,陶行知孫女陶錚分享了爺爺求真務實的精神品質,張伯苓之孫張元龍則講述了祖父炙熱的愛國情懷和強大的使命感。和陶行知一樣,張伯苓也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因親歷甲午戰(zhàn)爭深受刺激,立志“教育救國”,創(chuàng)辦了南開系列學校。同時,在他的愛國精神感召下,南開的成長與發(fā)展,始終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 節(jié)目中,張元龍回憶,“在1931年到1937年之間,在華北地區(qū)有著大量的抗日救亡運動,南開在里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的運動都是南開的學生組織的。”1934年十八屆華北運動會召開,南開大學啦啦隊舉起寫有“勿忘國恥,收復失地”的牌子,以行動支持到場的東北學生。當時,日本就對政府提出抗議,要求政府對在運動會打出標語的學生進行管制。但是,張伯苓卻說“你們討厭,你們討厭得好,你們下次還要這么討厭,下次要更巧妙地討厭”,對學生們的所作所為表示了認可。 1937年7月,蓄謀已久的日本侵略軍對南開進行了野蠻的轟炸。短短幾天之內(nèi),張伯苓苦心經(jīng)營數(shù)十年的學校,變成一堆煙火彌漫的破瓦殘礫。但是,這依舊沒有讓張伯苓氣餒,他說:“敵人此次轟炸南開,被毀者為南開之物質,而南開之精神將因此挫折而愈益奮勵!睂τ趶埐叩膼蹏论E,張元龍表示,“他永遠是這么非常積極的這樣一個人。所以我們也管他叫做‘不倒翁’,永遠是一種打不倒的那種精神,這個韌勁我覺得真是我們特別值得學習的! 除了無私愛國的精神,張伯苓還在生前將一生積蓄全部捐給了國家,并對困惑的妻子說:“我不給他們留錢,我給他們留德,讓他們受用一生。”而一句“留德不留財”也成為了張家非常重要的家訓,從孫子張元龍到曾孫張彌,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將先賢的智慧和經(jīng)驗作為營養(yǎng),輸入到教育的田園當中去。祖孫四代的傳承也引得網(wǎng)友直呼:“正是因為有了張家代代相傳的文化傳承使者,中華文化和長輩智慧才能得以世代綿延,國家的教育事業(yè)也才能持續(xù)發(fā)展! 下期節(jié)目,又會有哪些嘉賓向觀眾傳遞他們的家風文化?他們將帶給觀眾怎樣的感動?敬請期待3月16日(周六)19:30,《謝謝了,我的家》第二季。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