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科學技術協(xié)會、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化與旅游廳、共青團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委員會、廣西日報傳媒集團
9月15日至10月30日,2022“愛上非遺”科普展在廣西科技館展出。該展覽以“非遺+科普”為概念,以“非遺生活志”為敘事脈絡,呈現“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之美,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與發(fā)展背后的科學本質,向廣大群眾傳播豐富多樣的科普知識,弘揚傳統(tǒng)文化。
展覽按展品性質和展示主題分為序廳、物品、食物、慶典、傳承、東盟、科普大講堂等七個展區(qū),展品展項100多件套。展會通過非遺集市圖片、視頻、實物展出,非遺技藝展演,全方位呈現器物之美,技藝之美,匠心之美,文化之美,F場邀請了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優(yōu)秀傳承人進行展示與講解,向觀眾提供了互動式的參觀體驗,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解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含的“科技密碼”,打造了“沉浸式”的文化科普展覽體驗,帶領觀眾回顧了解承載著先民智慧結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與藝術,凸顯了跨越非遺文化傳統(tǒng),繼承弘揚非遺獨特的文化魅力,與現代科技互聯(lián)的新發(fā)展格局,展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的活力、新的光彩。
展覽開展后,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紛紛前來打卡,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代活力。據統(tǒng)計,展覽共計接待16萬多人次。在9月15日“喜迎二十大 科學“薈”未來”科學薈主場活動當天,還遴選出約50項非遺項目,分類設計制作成為專題展覽,并邀請8名非遺項目傳承人和我區(qū)優(yōu)秀非遺示范學校的師生團隊進行現場展示。
同時,為進一步擴大2022“愛上非遺”科普展的影響力,在廣西科技館、廣西青少年科技中心微信公眾號策劃推出“非遺中的科學”專欄,挖掘非遺文化魅力,解讀非遺里的“科學密碼”,計劃推送12期,目前已完成推送10期,閱讀量超20000人次。形成線上線下雙向聯(lián)動,對打造多元化立體化科普宣傳形式發(fā)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