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遠
據(jù)《廣西日報》報道,近日,梧州市召開“作風興市”工作動員大會,讓參會人員繃緊了弦。主會場大屏幕上以照片形式曝光部分單位會風會紀存在的問題:部分干部職工遲到、早退,不按規(guī)定戴口罩;部分干部收看會議期間打瞌睡、吃東西、玩手機……據(jù)悉,對作風后進單位和個人給予曝光,給作風挑“刺”,將成為梧州市常態(tài)。
基層干部是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的骨干力量,他們處于行政管理工作第一線,是黨和政府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也是人民群眾了解黨和政府工作的窗口。干部怎么干,群眾怎么看,基層干部的作風和言行,既體現(xiàn)著我們黨和政府的形象,也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重要保證。
“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苯(jīng)濟攻堅克難、發(fā)展建功立業(yè),無不是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而一個人、一個單位的作風如何,也會體現(xiàn)在生活小節(jié)、工作細節(jié)上。
一些干部不重視作風建設,認為只要把事情干好就行,至于一些“小節(jié)”沒必要太較真。上下班晚來半小時早走幾分鐘,工作空閑上網(wǎng)聊聊天、玩玩游戲,開會時打個瞌睡、吃點東西、玩玩手機……這些行為看似無傷大雅,殊不知“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一旦在作風上松懈放任,漠視小事細節(jié),就有可能積少成多、積小惡而累積成惰性作風頑疾,在關(guān)鍵問題、緊要關(guān)頭栽大跟頭,F(xiàn)實中發(fā)生的諸多違法亂紀典型案例,已經(jīng)反復證明了,不少違法亂紀者就是不注意糾正杜絕作風上的小問題開始,最終一步步走向腐化墮落。
梧州市抓“作風興市”給作風挑“刺”,以挑“刺”制度的常態(tài)化建設,推動全市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轉(zhuǎn)作風。尤其通過視頻會議直播形式曝光問題,傳播更快更廣,震懾力明顯,這正是作風建設抓小抓常的生動注解。
不難看到,“挑刺”干部作風,每一次都有相似畫面,挑出的大多是“老刺”“頑疾”。事實也早已證明,“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稍有松懈就容易反彈。因此,挑作風“老刺”,不僅要依靠堅持不懈的監(jiān)督管理和廉政教育,更關(guān)鍵的是要強化制度約束力與影響力,用制度建設強化干部的規(guī)矩意識、紀律意識,以制度保證作風建設常抓長新。
制度是作風建設的破題之鑰,是推進作風建設的重要保障。制度建設離不開制度創(chuàng)新,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和態(tài)度,充分考慮制度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建立和鞏固一套真正能用、好用、管用的作風建設制度機制,才能對干部形成有效約束。
良好工作作風不會一舉成功、一蹴而就。挑作風“老刺”,治違紀“頑疾”,需要制度給力。堅持在抓常、抓長、抓細上下功夫,才能確保作風建設常抓不懈、抓出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