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才情看對聯(lián)
這次展出的明清狀元、進士的書法作品,除了臨摹前人作品外,主要都是自己寫的對聯(lián)。很多人所寫的對聯(lián)對仗工整、嚴(yán)謹(jǐn),意境悠遠,展現(xiàn)出當(dāng)時他們作為“精英”文人的文學(xué)功底和才情。作品中,如“蓮葉東南臨水檻,柳條西北看山樓”,“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等,都是對聯(lián)之中的佳作。前者是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狀元劉福姚(廣西臨桂人)的作品,他也是廣西最后一名狀元,名字刻于今桂林王城東華門“狀元及第”牌坊上。
此次在柳展出的,還有清代第一名狀元傅以漸(山東聊城人)的作品:“陶令愛文常對酒,庾公逢月每題詩”。傅以漸是順治三年(1646年)狀元,也是康熙的師傅,官居相位,鞠躬盡瘁,任勞任怨,以勤政清廉著稱于世。這副對聯(lián)中,“陶令”指東晉詩人陶淵明,“庾公”指北周文學(xué)家庾信。作品體現(xiàn)了傅以漸向往陶淵明、庾信之風(fēng)范,也側(cè)面反映出他本人的博大胸懷。
關(guān)于他有很多歷史典故與傳說,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仁義胡同”:傅以漸在京為官時,家人曾因宅基地與鄰居相爭,父親寫信給他,讓他出面找山東的地方官打個招呼。他看信后,立即寫了回信。家人展開一看,只有四句話,全文為:“千里來書為堵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家人讀后,深知其意,主動將宅墻退后三尺,鄰居知道后為之感動,也學(xué)著讓出三尺,于是出現(xiàn)了一條六尺多寬的胡同,被命名為“仁義胡同”。這件事,在鄉(xiāng)里傳為佳話。后來,康熙皇帝南巡路過聊城,獲知此事后頓生褒獎之心,揮筆題寫了“仁義胡同”四個字?滴躅}詞和傅以漸的詩后來都被刻成石碑,嵌入墻中。
傅以漸在朝中雖官居顯耀,卻以簡樸無華著稱。別的官員騎馬坐轎上朝,他卻只騎一頭毛驢。順治帝恩準(zhǔn)他可騎驢進出午門,有時他的學(xué)生、年幼的康熙為其趕驢。一日,此情景被順治看見,大笑不止。不幾日,傅以漸接到皇帝親賜一卷畫軸,御筆為他繪制了一幅《狀元騎驢圖》:一頭黑灰色毛驢,韁繩是順治拎著;康熙則如頑童,持鞭催驢兒在后;他卻像南極仙翁穩(wěn)騎驢背。有一次,他賞畫之后,在御印旁題字一行:“閣老騎驢,皇帝拎韁。天子趕腳,悠哉悠哉。”傅以漸的七世孫傅斯年是五四運動學(xué)生領(lǐng)袖之一,曾任北京大學(xué)代理校長、國立臺灣大學(xué)校長。
這名狀元很“偶然”?
此次展出的還有很多名人狀元、進士作品,如劉墉、李鴻章、翁同龢、徐世昌等。其中,劉墉除了在政壇的卓越成就外,還與同在乾隆朝的翁方綱、梁同書(這次也有作品展出)、王文治并享書法聲譽,當(dāng)時人稱“四大家”。論書法藝術(shù)成就,當(dāng)推劉墉最高。此外,還有張之洞的哥哥張之萬、打出中國陸地中第一口油井的曹鴻勛、與張謇被稱為“商部實業(yè)兩狀元”并在中國率先發(fā)行股票債券的黃思永等。
以上的狀元、進士都有著突出的成績,而有人卻背負著“中狀元是因為名字取得好”的名頭,一直耿耿于懷。這就是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狀元王壽彭。
當(dāng)年,年僅27歲的王壽彭還沉浸在奪魁的喜悅中,朝廷里便傳出了他中狀元是“因名得福”的偶然論:進士名單上,王壽彭的名字讓主考官眼前一亮,“王”、“壽”、“彭”正應(yīng)了“王者壽比彭祖”之意。“老佛爺”凌駕于皇帝之上,是當(dāng)然的“王者”;“彭祖”則是傳說中的壽星。主考官認為,“老佛爺”正操辦壽事(1904年為其七十大壽),倘見到考生王壽彭的名字,定然欣喜。于是,主考官將王壽彭的名字置于參加殿試的考生之首,呈于慈禧面前。慈禧一見“王壽彭”的名字,果然心花怒放,立即點為狀元。一時間,“偶然”之說愈傳愈廣,幾乎人盡皆知。王壽彭有口難辯,寫了首打油詩公開回應(yīng):“有人說我是偶然,我說偶然亦甚難。世上縱有偶然事,豈能偶然又偶然。”
盡管有如此傳說,但王壽彭能通過重重科考程序高中,當(dāng)然并非偶然,也絕非庸才。1905年,清政府宣布“預(yù)備立憲”,派載澤、端方等五大臣出訪歐美及日本,考察憲政,王壽彭則奉命與劉春霖(末代狀元)等赴日本考察政治、教育與實業(yè),這本身即說明清廷對王壽彭才能的認可?疾鞖w國后,其所著的《考察錄》很有“立憲”意識,提出了不少改良教育與倡導(dǎo)實業(yè)的建議。
王壽彭工于書法,時人以得其片紙只字為榮,這次展出王壽彭的一幅四掛書法作品,內(nèi)容展示了其對楷書的獨到見解,文字體現(xiàn)了其深厚的書法根底。(記者 謝永輝)
上一頁 |
第 [1] [2]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