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wǎng) > 首頁欄目 > 新桂快報 > 正文 |
廣西煙火·年味一道菜④|羅秀“一絕” 粉中“佳人” |
2025年02月07日 08:31 來源:廣西云-廣西日報 編輯:周珂 謝穆 |
新聞眼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廣西云-廣西日報特別推出“廣西煙火”專欄,記錄煙火人生里平凡者的故事。第三期“年味一道菜”系列報道,帶您走進廣西14城,探尋各地最具特色的年味菜,感受深藏在八桂人家的煙火溫情。 視頻制作:桂平市融媒體中心 劉晨 梁栩嫄 廣西云-廣西日報記者 邱石佑 “訂單暴增!”春節(jié)的桂平市羅秀鎮(zhèn),沉浸在一片忙碌而喜慶的氛圍中。日光輕柔地灑落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喚醒了這座寧靜的小鎮(zhèn),空氣中彌漫著誘人的米粉香氣,交織著人們對新年的期待,勾勒出一幅溫馨的生活圖景。 在小鎮(zhèn)的一隅,自治區(qū)級非遺項目(羅秀米粉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韋昌海的家中,電話鈴聲此起彼伏,每一次響起,都帶來令人振奮的消息——“春節(jié)訂單,翻了好幾倍!”與此同時,廚房中爐火正旺,米香四溢,家族新年聚餐的米粉正亟待蒸制,在這熱鬧與忙碌中,韋昌海臉上洋溢著欣喜。 晾曬架上,粉皮整齊鋪陳,似一幅素雅的畫卷,在晨光中閃著晶瑩剔透的光澤。 羅秀米粉,恰似一位隱匿在歲月深處的佳人,自誕生便驚艷四方。時光回溯到明朝初年,羅秀米粉條細勻稱、亮白柔軟、食之爽脆,憑借獨特的口感與上乘的品質(zhì),踏上了進貢朝廷的榮耀之路,這份殊榮一直延續(xù)至清朝末年。民國時期,它更是走出家鄉(xiāng),一路暢銷南粵,遠銷港澳及海外,在香港記載的“中國十絕”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985年,中央電視臺將它收錄進大型電視系列片《中國一絕》,米粉結(jié)繩蕩秋千的場景,深深鐫刻在一代人的記憶深處,成為那個時代獨有的文化印記。 韋家,幾代人以羅秀米粉為生,這份傳承融入了他們的血脈。 韋昌海推動著大青石磨盤,緩緩說道:“做米粉,得用當(dāng)?shù)貎?yōu)質(zhì)陳米,用山泉水浸透,再加入適量米飯,用這磨盤磨成細膩熟漿,這是羅秀米粉細膩嫩滑、米香撲鼻的秘訣所在。”米漿從磨盤間潺潺涌出,那是歲月沉淀的味道,每一滴都承載著羅秀人對傳統(tǒng)工藝矢志不渝的堅守。 從浸米、瀝水,到磨漿、濾漿,再到調(diào)漿、汽蒸、成型……一碗羅秀米粉的誕生,需歷經(jīng) 18道復(fù)雜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條不紊,如同一場莊重肅穆的儀式,在時光的舞臺上徐徐展開。在裊裊升騰的蒸汽中,潔白的米漿化作薄如蟬翼的粉皮,這是傳統(tǒng)工藝與時間的完美契合,是羅秀人對匠心精神的執(zhí)著詮釋。盡管如今蒸粉機、切粉機、烘干機等設(shè)備已廣泛應(yīng)用,極大地提高了產(chǎn)能,但當(dāng)?shù)厝耸冀K堅守著傳統(tǒng)古法,只為留住羅秀米粉那獨有的風(fēng)味。那是家鄉(xiāng)水土的深情饋贈,也是羅秀人對傳統(tǒng)工藝堅守與傳承的匠心。 從手工作坊到創(chuàng)辦企業(yè),韋家的米粉生意越做越大!叭ツ,工廠生產(chǎn)米粉達3萬公斤,除本地外,還銷往廣東、湖南、北京等地。”韋昌海談及銷量,滿臉自豪。 目前,羅秀鎮(zhèn)有10家米粉生產(chǎn)企業(yè)、120家小作坊,2000多名從業(yè)人員,年生產(chǎn)總量超2500萬公斤,年生產(chǎn)總值約2.5億元。產(chǎn)品遠銷廣州、深圳等區(qū)內(nèi)外以及港澳地區(qū)、東南亞一帶,羅秀米粉的香氣飄得更遠。 羅秀米粉的魅力,不僅在于其悠久的歷史和傳統(tǒng)的制作工藝,更在于它的千變?nèi)f化。可煮、可炒、可撈、可淥,每一種吃法,都別具風(fēng)味。 今年春節(jié),韋家60多人齊聚,韋昌海特別選用他最為擅長的炒粉技藝,為家人精心獻上這道飽含深情的佳肴。 新鮮蒸好的粉皮,熱氣騰騰地折疊放在案板上。韋昌海手起刀落,動作精準(zhǔn)嫻熟,一指寬的濕粉便整齊地呈現(xiàn)在眼前。與此同時,他的父親在一旁忙碌著,用蒜米、紫蘇和醬油等調(diào)料精心調(diào)制料汁,為這美味增添風(fēng)味。 熱鍋燒油,豬油入鍋,香氣瞬間彌漫。“炒羅秀米粉,豬油是靈魂!表f昌海邊說邊將洋蔥、芹菜、蒜苗等配菜下鍋,待配菜斷生,大火放入米粉快速翻炒。隨著水分蒸發(fā),米粉香氣愈發(fā)濃郁,出鍋前澆上料汁,翻炒均勻,每根米粉都裹滿料汁精華,色澤誘人、香氣撲鼻。 院子里,火鍋煙氣騰騰,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不斷。春節(jié),是團圓的盛宴,而這碗軟糯香滑的羅秀米粉,如絲如縷,纏繞著鄉(xiāng)愁,承載著家的溫暖與力量。無論羅秀人走到哪里,它都是記憶里最深刻的味道,走過萬水千山,成為歲月深處最溫暖的煙火記憶。 《廣西日報》版面截圖。 總策劃:劉昆 總統(tǒng)籌:文彩云 統(tǒng)籌:陳丹平 劉斌 駱怡 記者:邱石佑 通訊員 覃昌業(yè) 點擊下方圖片鏈接進入專題 查看更多精彩內(nèi)容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dāng)前頁
|
>>更多精彩圖集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