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6月14日電 題:“熱血大叔”劉嗣東:22年的“愛心長跑”
新華社記者安路蒙、恩浩、李麟寅
22年來,獻血169次,獻血總量相當于16個成年人身體血液的總和,可挽救300多個鮮活的生命。
他就是劉嗣東,今年54歲,面色發(fā)紅、體型微胖,是內蒙古包頭市的一名中學老師。從1999年第一次獻血后,他跑遍全國各地定期獻血,用獻血的方式為他人的生命助力。有人說他是熱血英雄,但劉嗣東覺得,“我就是一個小老百姓,幫助他人快樂自己”。
數(shù)著日子,“打卡”獻血
走進劉嗣東的家,近百本紅色獻血證和榮譽證書鋪滿桌面。
1999年,劉嗣東所在的學校組織教職員工獻血,他報了名。有了第一次獻血經(jīng)歷,他發(fā)現(xiàn)獻血對身體沒什么影響,還能幫助別人,便開啟了無償獻血的生涯。每當聽說包頭市的醫(yī)療機構急需用血,他都會騎著自己那輛破舊的二八自行車往返幾十里地,主動到血站獻血。
2006年一次獻血中,劉嗣東了解到白血病患者在化療期間需要大量血小板用于止血,捐獻者卻少之又少。他查閱了相關知識,又請教了血站的醫(yī)生,開始血小板的無償捐獻。
根據(jù)國家規(guī)定,成年人每隔6個月才可以獻血一次,而捐獻血小板的間隔期為14天。為了能多獻血,劉嗣東掐著手指數(shù)日子,只要間隔期一滿,就到獻血處報到。
單采血小板與獻血有很大不同,要從獻血者的一只手臂扎針,血液通過一次分離管道,經(jīng)過全自動血液分離機,分離出所需要的血小板,讓其他血液成分再回到體內,全程大約需要1個小時。劉嗣東基本每次要捐獻2個治療量的血小板,所以時間會更長,整個采血過程還要坐著一動不動。劉嗣東說,自己忍受一時疼痛的背后,卻可能換來兩個生命的重生,這就是無償獻血最大的意義。
走到哪里,獻到哪里
多年來,劉嗣東自費跑遍大半個中國,讓熱血流淌在祖國需要的地方。他說:“走到哪里,就把我的愛留在哪里!笔诸^并不寬裕的劉嗣東,基本每次都選擇坐最便宜的火車硬座出行。一出站,他就直奔當?shù)氐墨I血中心。
2005年的深圳之行,他至今印象深刻!澳悄晡易鳛閮让晒诺闹驹刚叽,去深圳參加研討會,機會非常難得,愛人讓我給孩子買點禮物!钡碎_會,唯一的空閑時間他跑去獻血了,什么東西也沒買成,至今對家人充滿愧疚。
劉嗣東先后自費到呼和浩特、北京、上海、濟南、西寧等地獻血和學習。出門旅游,一般人都愛去景點,劉嗣東的最大樂趣卻是去血液中心,內蒙古、北京、上海、山東、青海、武漢、浙江等省市級的血液中心,都留下他捐獻的血液。
2015年,劉嗣東在百度貼吧上看到一名白血病患者的求助信息,希望有好心人為她捐獻血小板。他和志愿者好友坐火車趕往當?shù),為患者捐獻了血小板。本以為她會好起來,沒想到患者在移植骨髓后出現(xiàn)排異狀況,不幸去世。
說起這件事,劉嗣東眼圈泛紅:“每次想起那些離開的患者,我都很痛苦,為什么做了這么多努力都沒能把他們救活?!但只要接到血站的電話,我就會擦干眼淚,繼續(xù)投入這項事業(yè),期待下一個奇跡的出現(xiàn)!
很多時候,劉嗣東并不知道自己獻的血用于哪個患者。有時走在大街上,他會莫名地開心,“人群里說不定哪個人就因為我而獲得重生的機會”。
一人獻血百次,不如百人獻血一次
隨著獻血次數(shù)增加,劉嗣東意識到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得發(fā)動更多人加入無償獻血的隊伍。
多年來,他用大量業(yè)余時間開展無償獻血宣傳和捐獻招募工作,協(xié)助采血車醫(yī)護人員為前來獻血的市民服務,走進學校義務宣傳無償獻血。目前,已有2000多人在他的帶動下成為紅十字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200余人加入了捐獻機采血小板的隊伍。
這支隊伍中,最特殊的是劉嗣東的女兒。她原本很不理解父親的行為,但上大學后,她越來越能體會到父親的無私和博愛,選擇和父親一樣,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器官捐獻、血液捐獻的“三獻”志愿者。
除了無償獻血,劉嗣東在公益的路上也越走越遠,積極參與環(huán)保、助學、尋親等公益活動,累計為白血病患者捐出5萬多元,并多次為藏區(qū)等地的孩子捐款捐物。他先后被評為“中國紅十字志愿者之星”、內蒙古自治區(qū)“第五屆道德模范”、包頭市“首屆道德模范”榮譽稱號,連續(xù)7次獲得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劉嗣東還加入了中華骨髓庫,并簽署了器官捐獻書。
盡管榮譽加身,劉嗣東的生活卻始終清苦。他的愛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老母親80多歲,全家主要靠他幾千塊的月工資維生。
記者忍不住問:“準備獻血到什么時候?”
“獻到60歲退休,獻到不能獻的那一天為止!”劉嗣東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