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月31日電(記者任硌 劉坤)“用我的圍巾把麻袋拴緊在馬背上哦,一會兒莫落崖下面去了”,四川昭覺縣哈甘鄉(xiāng)瓦伍村駐村干部謝杰操著一口濃郁的巴山口音說,他與哈甘鄉(xiāng)眾扶貧干部一起,將募集來的近百件衣服裝進麻袋,拴上馬背,準備運往瓦伍村爾主社分發(fā)給當?shù)匕傩铡?/p>
42歲的謝杰是位于大巴山深處巴中市通江縣林業(yè)局的干部,2018年7月1日,他南下來到千里之外的瓦伍村,開始駐村幫扶工作。記者見到謝杰時,是他到瓦伍村的整整第200天。
“瓦伍”是彝語中“四面懸崖”的意思,全村共3個農牧社,全部不通公路,平均海拔1400米。
瓦伍村村委會位于307省道旁,謝杰同另外4名幫扶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于此。瓦伍村爾主社是距離村委會最近的社,與村委會垂直落差近千米,入社需徒步三四個小時!叭绻プ钸h的八姑社,早上七點就要出發(fā),下午一兩點才能走到,出發(fā)晚了當天就回不了村委會了!敝x杰說。
記者隨同謝杰等幫扶干部走在只能一人通行的狹窄山路上,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深淵,路面全是碎石子,陡峭處很容易滑倒。村民吉海曲體說:“前不久,村中有人不慎滑下去,幸好被卡在了兩個大石頭中間,才‘撿’回了一條命!
謝杰200天里已經(jīng)在這條路上走了三十多次!疤U了,說不怕是哄人的。”謝杰邊走邊說,“站在崖底向上望,這大山刀劈斧切般巍峨,瓦伍村村民祖祖輩輩,就是依靠那條用鋼繩和樹枝搭建的簡易梯道和牛羊走出的險峻小路進出村!
2017年,當?shù)卣诓糠蛛U峻路段架設了鋼梯,村民們出行條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敖衲6月底,大家就要跟這條難走的山路徹底說再見了,82戶貧困戶將搬入縣城旁的集中安置點去,剩下的36戶我們在積極爭取隨遷過去,達到整村搬遷的目的!敝x杰說。
這里是四川脫貧攻堅的主戰(zhàn)場,也是工作難度最大的地方之一。
逐戶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了解每戶家庭情況,深挖致貧根源,算賬對比,制定幫扶計劃;為瓦伍村謀劃布局產業(yè)項目;召開村群眾大會,宣傳動員了村民前往廣東務工。發(fā)揮林業(yè)干部的優(yōu)勢,為村民指導核桃、青花椒、臍橙種植技術……200天里,謝杰與其他幫扶干部一天也沒有休息過。
瓦伍村如今在綿陽市涪城區(qū)幫扶資金的支持下,核桃種植已發(fā)展到200多畝,青花椒種植已發(fā)展到150畝,臍橙種植已發(fā)展到110畝。村民曲比爾洗笑著說:“村里幾乎每家每戶都養(yǎng)有黃牛、山羊、土雞、土豬。”
瓦伍村計劃今年將整村脫貧。
謝杰在瓦伍村的工作早已走上了正軌,回想起200天前剛來的時候,堅毅的大巴山漢子也表現(xiàn)出了男兒柔情。
“那天村委非常熱情地款待了我們,吃了豬肉,喝了酸湯。村支書沙馬古意說‘從明天開始,你們的生活要自己解決咯’,當時我一下就從熱鬧的氣氛中回過神,一時竟然不知所措!
妻子當晚打電話過來問平安,謝杰遲疑了很久,最終沒敢接,只回復了“已到”二字。他怕自己一時控制不住情緒,失聲哭出,讓妻子擔心,只一個人在黑夜里默默地流淚。
現(xiàn)在,謝杰與瓦伍村很多村民成了好朋友。他與朝夕相處的幫扶干部們,更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一起工作,一起做飯,晚上一起看星星,大家都笑著說自己“快成天文學家了”。春節(jié)臨近,謝杰請隊友張晶再給自己理了一次頭發(fā),準備精精神神地回家過年。
2018年6月,為全面打贏大涼山的脫貧攻堅戰(zhàn),四川省選派5700多名干部組成綜合幫扶工作隊分赴涼山州11個深度貧困縣開展為期三年的脫貧攻堅和綜合幫扶工作,謝杰就是其中一員。他說:“多年以后,我會以參加了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yè)感到自豪!回首這段時光,我可以說驕傲地說,我把自己最美好的歲月和全部精力,都奉獻給了這片多情的土地和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